D1-3:13號-15號,成都—北京—哈爾濱(北京T8列車、哈爾濱T17列車)
D4:16號哈爾濱
D5-D6:17號-18號,哈爾濱-漠河圖強鎮(N42列車)
D7:19號,圖強-漠河北極村
[圖強鎮—阿木河風光(東九曲十八彎、西九曲十八彎)—漠河縣—胭脂溝—北極村鄉]
D8:20號,北極村
D9-D10:21-22號,北極村—圖強鎮—哈爾濱(N41列車)
[北極村鄉—大草甸子(北紅村)—-二十八站古驛站白樺林—烏蘇里淺灘(北方最北角)—二十七站原始森林—圖強鎮]
D11:23號,哈爾濱-東升林場
D12:24號,東升林場—雪鄉(穿越線路)
D13:25號,雪鄉
D14:26號,雪鄉—哈爾濱
D15-16:27-28,哈爾濱
D17:29號,哈爾濱-成都
哈爾濱簡介
哈爾濱的歷史源遠流長,是一座從來沒有過城墻的城市。早在22000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這里就有人類活動。大約5000年前,哈爾濱地區進入新石器時代。大約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爾濱進入青銅時代,屬于黑龍江地區最早的古代文明國家——白金寶文化的分布區域。
哈爾濱歷史悠久,是中國金、清兩代王朝的發祥地。公元1115年,完顏部女真人完顏阿骨打完建立了區域性政權——金朝,國號大金,定都會寧(今哈爾濱阿城白城)。1616年,建州女真領袖努爾哈赤稱漢,建立“后金”政權。1636年改國號為清,族名為滿族,1644年入關。此后,哈爾濱地區屬清王朝阿勒楚喀(阿城)副都統管轄,恢復了古地名,漢語俗稱“哈拉濱”,后稱“哈爾濱”。
哈爾濱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黑龍江省會,是中國東北北部政治、經濟、交通、文化中心,也是中國省轄市中面積最大、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 哈爾濱市標志建筑物為圣 索菲亞教堂、龍塔、防洪紀念塔,哈爾濱市位于東經125°42′~130°10′、北緯44°04′~46°40′之間,地處中國東北北部地區,黑龍江省南部。 哈爾濱境內的大小河流均屬于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水系,全年平均降水量569.1毫米,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0%。全市土地總面積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7086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302.41平方公里,市區人口475.5萬人,總人口987.4萬人,48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66萬人。
特殊的歷史進程和地理位置造就哈爾濱這座具有異國情調的美麗城市,它不僅薈萃了北方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外文化,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素有“冰城”、“天鵝項下的珍珠”以及“東方莫斯科”、“東方小巴黎”之美稱。哈爾濱地處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位置,被譽為歐亞大陸的明珠,是第一條歐亞大陸橋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樞紐,也是中國沿邊開放帶上最大的中心城市。 哈爾濱市花為丁香花,因此,它還有個雅稱叫“丁香城”。